当前位置:首页 > 驴行天下 > 佛教十大小名山之湖南衡山

佛教十大小名山之湖南衡山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8-16

承远(712—802),被尊为净土宗三祖。四川锦竹人。始学于成都唐公,次资川诜公,年24 岁到荆州玉泉山依惠真出家。遵师嘱居南岳设教,从其化者万计。后离开衡山,到通相处学 经律,又到广州向慧日求教。慧日开导他不可超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济众生。自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天宝元年(742)归衡山。“以专持名号为正行,以布施持戒为助行,以专念法门书之途巷、刻之溪谷”。自处于弥陀峰岩石之下,人施之以食则食 ,不施之食物则食土泥草木。“羸形垢面,躬负薪樵”,虽天子,征之不去,自律甚严。 后在居处起“精舍”,号弥陀寺。寺内仅安置经像,精苦修道。贞元十八年(802)七月终于寺 ,年九十一,葬于寺之南冈。柳宗元曾为他制碑文,即《弥陀和尚碑》,立石寺门之右。代 宗尊他为国师,赐其居处为般舟道场。门下最著名者为法照。

希迁(700—790),南宗禅承上启下重要代表人物。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 。开元十六年(728)受具戒。初师慧能(南宗禅创立者),慧能逝世后,受遗命,往庐陵清凉 山师事行思(慧能弟子)。当时行思弟子众多,但最中意的还是希迁,曾说:“角虽多,一麟 足矣”,给予他很高评价。在行思处得法后,于唐天宝初年(742)。往南岳南台寺。寺之东 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众仰之,号石头和尚。希迁在此传授南宗禅法。当时南岳的禅师 怀让、固、瓒等人都很推崇他,对自己的门下说:“彼石头真狮子吼,必能使汝眼清凉。” 由是影响更大,学者日众。南台寺成为南方禅宗一大道场。希迁殁,建塔于山脚,唐德宗赐谥为“无际大师”。大中初年,宰相裴休书《无际禅师见相塔碑》于其旁,行笔遒劲。所著 《参同契》、《草庵歌》由善圆师刻石立于寺内。其弟子有惟俨、道悟、天然等21人,后来 演化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家。故南台寺也应是这三家的真正祖庭。

道一(709—788),唐代著名禅师。汉州什邡县(四川什邡县)人,俗姓马,后人尊为马祖 。幼 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唐开元中(735),习禅定于衡岳山中,时居于般若寺的怀让禅师见他不凡,遂借“磨砖作镜”导之以理,使他豁然开悟。从此在衡岳师事怀让 10年,得其心印。离开衡岳,先后到建阳佛迹岭、临川、南康龚公山开堂说法,创建禅林。 大历中(766—779)居钟陵(江西进贤县)开元寺。四方学者,云集座下。其入室弟子139人, 各为一方宗主,转化传布于天下。道一在洪州传怀让宗旨,被称为洪州宗。六祖慧能所创禅 宗至此而大盛。其言行,后人辑有《马祖道一禅师语录》、《马祖道一禅师广录》各1卷。 唐贞元四年(788)二月殁,谥大寂禅师,塔曰大庄严。

法照,唐代净土宗著名法师。据考为南梁州(治今陕西汉中)人。游于南方,永泰中(765— 766) 到衡山师事承远,受净土法。大历二年(767)栖止衡山云峰寺。四年(769)又于湖东寺入般舟 道场,传布五会念佛法。同年离南岳衡山北上,次年至五台山,弘念佛往生法门,建竹林寺 为念佛三昧道场,后赴长安住敬业寺净土院,继续传布五会念佛法,在当时影响很大。唐代宗感其劝化之盛,遂迎入禁中,教宫人念佛,并尊为国师,世称为五会法师。遗著有《净土 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3卷、《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1卷。

法澄(723—801),俗姓郭。居衡山云峰寺,广阅众经,故理得其深。平时“轨行峻特,器 宇弘大”,有来受律者,示之以尊严整齐;有来求道者,示之以高广通达。前来受教者上自元臣硕老,下至“髫童毁齿”,凡度学者5万人。律己甚严,“冬不燠裘,饥不丰食”,为世之仪表。时推人师,则专其首,诏求教宗,则冠其位。乾元元年(758),唐肃宗命五岳 推荐高僧,南岳首推法澄。凡莅事50年,弟子3千余人,其中著名的有 诠、远、振、 巽、素等人。所居云峰寺,后倚云密峰,前临禹溪,西有大禹岩。初建于梁天监中。法澄在此开坛聚徒 讲道,直至迁化。柳宗元为他撰有《南岳云峰寺和尚碑》及《南岳云 峰和尚塔铭》 。

日悟(735—804),俗姓蒋,零陵人。13岁出家,22岁受具戒。师津大师。津大师在衡山始 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得正法。日悟尽得其道,接补其师地位,为浮图者宗。后以 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为之室宇,遂执业于东林恩大师。以为去凡即圣,必以三昧为之轨道,遂服勤于紫霄远大师。得道后归而传教。度比丘众,每年凡千人,37年不断。唐肃 宗制天下名山,置大德7人,日悟即其中一人。曾于崇岭起精舍,凡南方专念佛三昧 者,多由此出,被称为般舟台。逝后,唐元和三年( 808),其弟子景秀为之立碑,柳宗元还为他撰写了碑文。

惠开(733—797),俗姓欧阳,潭州(治今长沙)人。天宝十一年(752)出家,大历十一年(77 6)登坛为大律师。曾师峻、侃以究戒律,又师秀、昱以通经教。广德二年(764),立大明寺于衡山,诏选居寺僧21人,以惠开为首。后衡山立“毗尼藏”,诏选讲律僧7人,惠开 在选中。平时律己甚严,动辄皆依教戒,为学者数万。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得众若独,居尊 若卑。晦而光,介而大,灏灏焉无以加也。”其弟子有怀信、道嵩、无染(尼)等。其塔在祝 融峰西址下,碑在塔东。碑文为柳宗元所撰。

玄泰,五代时南岳高僧。因不衣丝绸,号泰布纳。居衡山紫盖峰,其寺号七宝台。豁如 自 适,不收门徒。深于禅理,善著文,笔若有神。时山民斩木烧山,对环境损害严重。玄泰针对此,作《畲山谣》加以劝阻。相传有这样的句子:“由道今年种不多,明年阔斫当阳坡。 国家寿岳尚如此,不知此理如之何?”此文广为流传,楚王马殷听到后令衡州太守对此山民 陋习加以制止。佛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由此可见一斑。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