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驴行天下 > 山东济南千佛山

山东济南千佛山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7-08-16
山东济南千佛山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海拔258米,占地166公顷,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靡笄山、历山,隋代于此开凿佛像后,改称千佛山,沿袭至今。佛像石雕集中在兴国寺后千佛崖上,最早造像为隋代的六十余尊石佛。千佛崖下有极乐洞、黔娄洞和龙泉洞,其中极乐洞中十六尊佛像最高达三米。相传,古代虞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隋开皇年间,依山势凿窟,雕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渐有千佛山之称。唐贞观年间,重新修葺,将“千佛寺”改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后遭战火,被毁,明清重修。1959年辟建为公园。

千佛山风光

千佛山景色绮丽,苍秀涵幽,是市区最大的山岳公园。位于济南市南约2.5公里。隋开皇(581-600年)年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名千佛山。山体由距今约5亿年奥陶纪海洋中形成的各种石灰岩组成,山巅灰岩中可见到古生物化石。千佛山秀景独胜,“佛山赏菊”为济南八景之一,每年重阳节山会更是人海如潮的盛会。登山有东西两路,盘路各300级左右,沿途有唐槐亭、云径禅关坊。

千佛山,东西横列如屏,风景秀丽,山北侧有登山盘路三条,蜿蜒回环,松柏夹道,浓荫蔽日。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车从山东侧环山盘路上山,山上名胜众多。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存有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

历山院在兴国禅寺的东侧,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杂院。内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一览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于一体的万佛洞。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丰采。山东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在千佛山东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云经禅关”古坊等名胜。

千佛山兴国禅寺

兴国寺,也叫兴国禅寺,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

兴国寺依山而建,共有7座殿堂,分四个院落,禅院深邃幽静,殿宇雄伟壮观,殿堂分布错落有致。整座寺庙迤逦山腰,古朴庄严。   千佛山兴国寺这四个禅院习称“东庙”和“西寺”。东庙原是一个佛、道、儒各教混杂的院落,现为兴国禅寺的禅院。院内有大舜庙、文昌阁、鲁班词和碑廊等,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西寺是兴国禅寺的主要部分。

从西盘路拾级而上,经过古木掩荫的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就是兴国禅寺的山门。山门朝西,门楼上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着当代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兴国禅寺”四个苍劲端庄的金色大字。大门两侧石刻有一副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为清末秀才杨兆庆书丹。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会被寺院早晨的钟声和晚上的鼓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而在人海中苦苦追寻的人也会被惊声佛号唤回来。这是一幅典型的劝世联,其中蕴涵的哲理,可谓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进门两侧,钟鼓二楼矗立。迎门天王殿,弥勒佛笑迎天下客。二进院落,大雄宝殿在寺内东侧,坐东朝西,雄伟壮观。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南北侧分别塑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释迦牟尼塑像背后,南无观世音菩萨塑像面东站立,左右侍童子。玉佛殿在大雄宝殿北侧,坐北朝南,殿中央佛龛内供释迦如来坐像,白玉石质,由泰国请来。玉佛西侧佛龛内供奉地藏王菩萨。菩萨殿在大雄宝殿南侧,坐南朝北,中央佛龛内供观世音菩萨,东西两侧分别为地藏菩萨、千手观音菩萨。寺院中央有一座大殿,殿内,弥勒佛塑像迎山门趺坐,其背后,韦驮菩萨面东站立。

殿后北侧架长廊,壁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诗人郭沫若、书法家赵朴初游千佛山诗刻题记。其中1959年春郭沫若《登历山》诗曰:“俯瞰齐州烟九点,踏寻崖窟佛多尊。半轮新月天心吐,一片东风扫雪痕。”与长廊相对,南侧千佛崖危立,崖上镌刻隋代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等古迹。

寺内最吸引人的是南崖的千佛崖,这里有9个石窟,是隋开皇七年至二十年间(公元587—600年)刘茂景所造的佛教凿石造像,还有部分是唐代贞观年间造像,尚能看出全貌的有130余尊,镂刻精湛,是研究隋唐石刻艺术的重要史料。其中极乐洞中的佛像最为宏伟、精湛。极乐洞内有佛像20余尊,正面石壁上刻有西方三圣,中间阿弥陀佛像高3米,跏趺而坐,左右侍立观世音、大势至二大士像,各高2.5米,三圣佛神态安详自如,雕工精细,线条优美,是隋代石刻精品。

龙泉洞内有水深3米的泉水,洞内有悬岩浮雕佛像20余尊。另有黔娄洞,是春秋时齐国高士黔娄隐居之所。洞深数丈,曲折回环,内有一20多平方米的空洞,洞高约2米,中镌黔娄坐像,洞内的6尊佛像已残缺不全。相传黔娄在此隐居居时,鲁国、齐国都来相邀,黔坚辞不就。黔满腹才华,却一贫如洗,死时人长被短,盖头露足,有人要把被子斜过来覆盖全身,其妻说:“斜之有余,不如正之不足,先生生前不斜,死后斜者,不是先生之意”。东晋诗人陶渊明赞叹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弊服仍不周。”

寺内北部有对华亭,建在高出寺院10米的峭壁问,原是僧人坐禅、讲经之所,现为兴国禅寺的客堂。

12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