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港经济区地都镇乌美村,有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邹堂郑氏祖祠,其大门口有“科第世家”坊,已耸立300余年。
祖祠大门外立有显赫牌坊
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建于清初,有二进厅、双火巷,几经焚毁,又几经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大门外立麒麟照壁,古风依旧。
“科第世家”坊就坐落在邹堂郑氏祖祠外右侧,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全坊高约5米,阔约7米,四柱均为圆形石柱,柱子下部1.5米处,内外侧均为戎葫芦型护石,柱顶各有一只闭口石狮。狮子高0.55米,身长0.36米,二石柱中间悬挂方形牌匾,中间横书“科第世家”四个楷书。匾额两侧各有一幅美观精致的鳌鱼图;边柱于中柱间立有一只貅兽。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坊浑然自成一体,是邹堂一大标识性的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据族谱记载,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邹堂人郑其崇中举,官拜内阁中书,于“乞假归里日,以建祖祠、增祭业为务”修建祠,并立“科第世家”坊。
五世之中有四代科甲奏捷
一人中举,却敢称“科第世家”,这来头自是不凡。是的,由郑其崇往上溯至其太祖父郑旻首登黄榜开始,五世之中有四代科甲奏捷,这“科第世家”也就没有夸大其词了。郑旻(1523~1584),邹堂(今地都乌美)人,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考中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成“诸大绶榜”二甲八十一名进士,官至贵州左布政使,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一生事迹,《贵州通志》《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海阳县志》《地都区志》和《邹堂郑氏族谱》(1997年版)等都有记载。
郑旻其后有继,子孙昌达,家族繁荣。郑旻生有郑育渐、郑育巽、郑育闰、郑育雄四子。到其孙郑科伟,曾孙郑匡夏,玄孙郑其崇时,五代人有四代科甲奏捷,因有“科第世家”的荣耀。
郑育渐于万历四年(1576)经过考试而成了举人,他热衷于哲学的研究,有探索理学文章与论述潮州时政书札的合集《希言草》,与一代哲人邹颖泉、庞弼唐有学术交流。他与哲学家唐伯元、王懋中友善多次会合于自家别业世美楼切磋学问,探讨乡梓利弊,曾经六次上书陈述政见,如《上藩台书》,敦促政府解除盐钞,减轻人民负担,被朝廷所采纳而“潮民无不德之”。郑育渐晚年居住潮州城,乐于兴办公益事业,扶持贫困赈济他人,德行感动了潮州城士林与民众,海阳举人沈一芝等向有关衙门报告了他的学识和美行,遂被朝廷遥授为都察院都事。郑育巽,擅长书法,是明代比较有名的书法家,存有“南庄公宗祠”匾额题字于世。四子郑育雄被荐为乡贡生。三子郑育闰居住贵州,同样获得功名。
郑匡夏,少时聪明好学,就读潮阳县学,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考中举人。郑匡夏潜心学问与书法,著作有《元白草》一书。有称其书法“工书法,为时所珍”。在乌美存有郑匡夏所题的“卧游洞”。
郑旻三个玄孙:郑逊为贡生、郑溶为拔贡,郑其崇中康熙八年(1669)举人,当时合称“三郑”。郑其崇特别聪敏好学,中举后,当官内阁中书。郑其崇多才多艺,“娴声律,工书法,驰誉京华”,诗也诙谐多趣。优良家风熏陶出爱乡爱民人才
郑旻在外为官,却十分关注对家族后代的文化教育。他在回乡省亲期间建筑了山园。据资料记载,山园倚桑浦山而筑,随地形的变化灵活紧凑而建,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园内建筑有集美楼(即大书斋)、戏台、莲池、假山等,厅、堂、轩、阁、亭、榭的建筑颇具艺术特色,面积达30亩地,其建筑规模为揭阳乃至潮汕地区之最大(可惜“海禁”时罹劫,原先地点和一些残迹依然可以考究,只存莲池、“卧游洞”和“积翠岩”)。建造这样环境优美的园林作为家族后代的书斋,让优良文化代代传承的意蕴何其深远!
乌美村至今保存有完好的南山公宗祠和南庄公宗祠,南庄公宗祠上的“南庄公宗祠”石刻匾额,署“五世孙育渐立育巽书”,据考证,郑育巽书法在明代揭阳乃至整个潮州府都是有名的。建宗祠立匾额,爱宗族爱家乡的理念,在郑旻的下一代中得到很好的传承。
郑旻连同以后的四代人,都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继承了祖辈父辈的优良传统,有良好的道德,他们爱国爱乡,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乐意为民请命,踏实践行扶贫济困而彰显美德。他们能文章善书法娴声律,尤其是理学的研究,文学的研究,以及书法艺术的研究与成就,都能起到“看文知名”或者“观画识人”的实效而闻名于世,并且或多或少传承于世。他们热爱乡邦,眷恋故土,在家乡建设了不少的建筑物,已经成为当地的宝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