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寺原名“青海庙”,位于通榆县西北向海蒙古族乡,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7),是当时东北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古刹之一。一七八四年乾隆带着刘墉、和坤等三十四人微服私访曾下榻于此,因感于“青海庙”的“青”比“大清帝国”的“清”字少了三点水,而视为消去了大清帝国半壁江山,故将此庙赐名为“福星寺”,而且亲笔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匾额,并留有“云飞鹤舞,绿野仙踪”、“福兴圣地,瑞鼓祥钟”两块碑文。一九二八年西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来寺传经说法后又改称“香海寺”,一九四零年设向海区时又更名“向海庙”。一九七二年被彻底毁掉。一九九四年始恢复性重建,赵朴初题写寺名时更为“香海寺”。
香海寺按照中国传统中轴对称式格局,依次建有山门殿、千佛殿;左右建文殊殿、普贤殿、讲法堂、念佛堂、客堂、斋堂、僧人寮房、五方佛塔;受右建有龙王殿、佑民殿、地藏殿、普度桥、福寿殿、观音殿;左右建有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左右建有东西居士寮、阿弥陀佛像;左右建有吉祥塔、金刚塔、卧佛殿;左右建有吉祥殿、金刚殿。建筑面积六千六百平方米,占地面积六万平方米。
向海是科尔沁草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一九八六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九九二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有长白,西有向海”,两颗明珠,争光斗彩。以丹顶鹤为主的湿地珍禽景观,以蒙古黄榆为主的天然榆林景观,以苇荡蒲草为主的水生植物景观,以沙滩泳浴为主的人文景观,以苍榆、古庙为主的历史遗迹景观,以风力发电为主的风车景观,钟灵毓秀的向海湿地,以其独特的蒙古族特色神韵,不仅让向海人无限眷恋,同样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神往。
向海自然保护区内芳草如茵,野花争艳,淡红色的野百合,粉红色的牵牛花、浅红色的芍药花、黄澄澄的蒲公英,漫山遍野,芳香扑鼻。先后有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瑞典、荷兰、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来保护区考察、观光,进行学术交流。
在这里游览区中心还有一处观景台,叫揽海阁,台高三十二米,置身台上,眺望西方,景色迷人。风积沙丘起伏延伸,犹如条条黄龙驰骋大地;辽阔的草原绿水茫茫;湖泡河汊星罗棋布。泽边水畔,禽鸟鸣戏,活瀚苇蒲,碧浪翻腾,向海美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