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驴行天下 > 百年南盛里

百年南盛里

作者: 陈为峰来源:网络2017-08-09
百年南盛里

在澄海樟林古港东南方,有一个叫南盛里的地方,如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嵌在古港的北岸。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说它美丽,是指它那些被誉为潮汕建筑大观园的五花八门的建筑群;说它神奇,是指它从荒沙滩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胜地,才花了短短17年的时间!

如果你是第一次走进南盛里,一定会吃惊于它规模之大,一定会惊叹它美如皇宫。经过百年风雨洗礼的南盛里,似乎岁月在它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基本完好如初。如果你从某些敞开大门的人家望进去,院子里必定有盛开的鲜花和主人如花般的笑靥。不少人家的大门外两侧墙壁,或饰以人物、花鸟图案,或书以治家处世名言。整个南盛里,宅院的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占地近6公顷,呈“五巷三埕一池”格局,大小房屋共70座671间,巷道宽达3米,一式的水泥地面,宽敞明亮。南北走向的4条巷道,其南端临着小河,水边修有小码头。别看如今这条小河貌不惊人,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可是条繁忙的大河。它一头连结樟林古港,一头连接新兴街。当年,新兴街54间货栈的后面都建有小码头,红头船在这里将远方运来的棉花、布帛、生丝、锦绣、大米等货物卸下后,又将潮汕各地的陶瓷、红糖、菜脯、咸菜、土布、砖瓦、烟草、干果等土特产装上船,然后或北上销往厦门、上海、青岛诸地,或乘风破浪,南下东南亚列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条映照过红头船身影的水道虽然风光不再,尚可供当地居民洗衣涤物,还可行小型木船或水泥船。

一代散文大师秦牧的故居就在靠近这条小河边的索铺池巷。前面说南盛里呈“五巷三埕一池”格局,其中“一池”指的就是索铺池巷。秦牧故居属潮汕传统民居“四点金”。秦牧少年时在故乡居住的时间只有两三年,但思乡的情结一直伴随他终生,故乡盛产扁蟹的小河、妈后宫;故乡的小食、林檎、狮头鹅……不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

蓝氏通祖祠是南盛里地标性建筑。从索铺池巷左拐经门楼亭进入其内,顿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眼前出现一个足有四五个篮球场大小、铺着水泥地面的阔埕。在蓝天丽日之下,三座豪宅坐北朝南一字儿排开。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连在一起。中间是主建筑蓝氏通祖祠,又名锡庆堂。其左右各有一座驷马拖车格局、大门上写着“大夫第”的建筑物。蓝氏通祖祠不但讲究外观的恢宏壮观,也注重细节的精雕细刻。屋脊飞檐高翘,饰以双凤呈祥、百花斗艳的嵌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室内的门窗户扇,无不图案精美,外表镏金,富丽堂皇。还有各式各样造型的壁雕石刻,让人宛若置身于美轮美奂的艺术宝库之中。

南盛里由旅新(新加坡)侨胞蓝金生独资兴建于1900年,1917年竣工。蓝金生原为樟林南社人,他年轻时为求生存,离乡背井,乘红头船飘洋过海,到新加坡、暹逻等地谋生。他凭着敢为人先的勇气,艰苦拼搏,终于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经过多年奋斗,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俗话说,“番畔钱银唐山福”。蓝金生也和其他海外赤子一样,富了不忘反哺家乡,他毅然返回故里,兴建这座让家乡樟林古港增光增色的南盛里。

在我眼里,南盛里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它的精彩之处不光呈现在它的外观,还隐含在它过去的岁月里。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辈告诉我:南盛里还是澄海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电灯照明的地方。1913年,蓝氏家人蓝春辉从新加坡购进英国制造的小型柴油发电机组,在南盛里一带装设电灯,发电照明,直到1941年为止,成为一段佳话。

南盛里大门口的石门斗框上镌刻着这样一副嵌名联:“南方作障增其廓,盛德有邻奠厥居。”从中可窥探出蓝金生报效家园的雄心壮志和与德高望重的人成为好邻居的愿望。

走在南盛里,有听不完的故事,有看不尽的风景,有说不完的感受……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