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人都习惯到超市购物,从菜米油盐,到锅碗瓢盆,超市应有尽有。而且,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超市的东西,不仅选择多,还干净、安全又健康,但BBC纪录片《超市食物的秘密》中却指出,某些食物,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干净、健康。在纪录片《超市食物的秘密》中,生菜沙拉、非当季水果、无麸质面包、高蛋白能量棒,以往被我们认为是健康的食品,却被指出是最不健康的食物。
1、生菜沙拉——增加感染、腹泻
洗好包装好的生菜沙拉,可谓是“懒人福音”。只需吃的时候,拆开包装就行,省去了自己准备的时间,多方便。然而,有研究表明:
洗好的生菜用塑料包装,所形成的密闭环境会使得沙门氏菌暴增,并且破损的菜叶中也隐藏着难以清除的沙门氏菌。
一旦食用这些生菜沙拉,有可能增加感染、腹泻的机会。
建议:若包装好的生菜沙拉叶片有破损、底部有褐色的汁液,很有可能沙门氏菌超标,不要买;买回来的生菜沙拉,也要再用流动的水清洗一遍;或者自己买新鲜蔬菜做沙拉。
2、非当季水果——存储时间过长
得益于栽培、存储、运输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在四季都能吃得上各种水果。不过,非当季水果还是少吃为妙,因为你吃到的很有可能是一年前摘下的。
为了使水果能出现在非当季市场上,这些水果往往需要在未成熟时就被摘下,然后冷藏存储在仓库中。商家通过控制仓库的氧气浓度等条件,使水果花上好几个月慢慢成熟。
而这种方式“成熟”的水果,不仅口感不佳,营养也流失了不少。
建议:水果,还是吃当季新鲜的比较好。
Ps:也不建议买切好的盒装水果,因为商家有可能是将水果坏的部位切掉,再留下好的部分切好装盒。
3、无麦麸面包——更多的添加剂
麸质指的是存在于小麦、大麦和黑麦中的一种蛋白质,就是这种蛋白质引起了人们对小麦的不耐受(乳糜泻)、过敏等。而无麸质食物,恰好清除了这类蛋白质,因此无麸质饮食被认为是健康的食品。但无麸质面包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因为麸质具有弹性,会使面包更劲道。去除了麸质,面包的口感可就一落千丈了。
于是,为了使无麸质面包更好吃,在制作过程中势必要加入更多的添加剂。
建议:可以自己坚持无麸质饮食,但超市销售的无麸质面包,若忧心食品添加剂,那就不要买。
4、高蛋白能量棒——普通人没必要吃
一根高蛋白能量棒就能含有10~20g的蛋白质,几乎占了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的20%以上。虽然它在补充蛋白质上确实有一手,但依然被认为是“不健康”的食物。
对正常人来说,均衡的饮食已经足够保证我们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额外再添加蛋白质,超出身体所需的量,有可能引起便秘、口臭,加重肾脏负担。
另外,高蛋白能量棒所含的糖分和热量也并不低。
建议:对普通人来说,不需要再额外吃高蛋白能量棒;健身、蛋白质摄入不足等人群,可适量吃高蛋白能量棒;此外,购买高蛋白能量棒尽量选择大品牌。
而除了以上这4种食品外,超市中还有其他5种食品需要特别注意,有的是不建议小伙伴们购买,有的则是在购买时需要注意区别。
1、肉馅——亚硝酸盐超标
调制好的肉馅经过长时间的腌制,不仅亚硝酸盐会超标,而且存放时间久容易腐败产生细菌。并且,有些不法商贩还会将变质肉、劣质肉混合到肉馅中。
建议:买新鲜肉,自己剁成肉馅。
2、散装食品——细菌污染
如各类坚果、果干、卤肉、糕点等。由于没有密封包装,加上所处环境人来人往,容易被细菌污染,直接食用易产生腹泻等肠胃问题。
建议:尽量少买,购买回家后,一定要再做如清洗、加热等处理。
3、盒装肉排——以次充好
超市的肉排有原切肉(直接从动物身上切下来)和重组肉(碎肉用食品胶粘起来的)。我们要小心的是重组肉。
食品胶虽然基本没有安全隐患,但重组肉加工过程中污染风险大,还存在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可能。
建议:购买盒装肉排时注意区分原切肉和重组肉。配料表中若有“卡拉胶、黄原胶”等,说明是重组肉,不建议买。
4、风味酸奶——脂肪、糖、热量也不低
酸奶根据国家标准,可以分为4类:酸乳、发酵乳、风味酸乳、风味发酵乳。
但凡打上了“风味”的酸奶,就意味着添加了果蔬、谷物、食品添加剂等材料。这就使得风味酸奶拥有了不低的脂肪、糖和热量。
建议:挑选时可要长点心眼啦,不建议买乳酸菌饮料,至于酸奶的优选顺序依次是:酸乳>发酵乳>风味酸乳>风味发酵乳。
Ps:乳酸菌饮料就只是一种饮料,含糖高;复原乳酸奶是奶粉兑水,营养在反复加工中容易流失。
5、胶带捆绑的蔬菜——甲醛残留
超市蔬菜上的捆扎胶带,主要由塑料膜和涂在塑料膜上的粘合剂组成,这些都属于聚合物,可能会存在甲醛残留的情况。不过一般来说,按规范生产的胶带,不会有多大的安全问题。
建议:购买这种蔬菜时,可以把胶带缠绕的部分切掉,特别是胶带贴得比较久,出现了蔬菜表面已经发黏的情况时。
Ps:现在也有商家用纸将蔬菜和胶带隔开,这种的就无需特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