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园的另一个秘密:
以水克火,八方来聚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印尼侨商李柏桓在原番葛街地上建成了七层南生公司大楼,但是经营不善,不到一年便倒闭,随后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李柏桓将一至四层即百货卖场、中央酒楼卖给堂弟,而自己经营五到七层的中央旅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李柏桓倡议建设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一事也成为了极富商战传奇色彩的故事,包括传闻陈济棠手下年轻少将杨幼敏也为此事出谋划策等,杨幼敏素善谋略,与李柏桓同为梅县同乡,有此私交并不奇怪。
不过,小公园中山纪念亭的倡建,除商业考虑外,也有其传统堪舆意识暗合其中。一开始,升平路街心圆形交通岛设计喷泉,除了美观外,更有从化解安平路、升平路西段形成如“剪状路煞”所考虑。虽然当时民国市政厅已多次驳斥封建旧说,如到一些寺庙善堂焚烧“神方刻板”、禁止市内开展“醮仪”(宗教科仪)等,但小公园建设委员会多为周边商户所组成,毕竟也有囿于旧识者,认为“剪状路煞”属火,如果街心圆周只植树木,那便是“以木生火”,不利“商祺”。因此,小公园委员会在有限经费下(上文所述三千银元为限)还设置了喷泉,或是希望“以水克火”。
但南生公司开业前后,小公园由于经费不足,喷泉也成一滩死水,失于管理。南生公司东山再起时,与周边商户一同倡建中山纪念亭,除了对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进行压制外,筹建此亭的一众商户也希望此亭可“化煞为吉”。但喷泉不易维护、费用高昂,转以“中山纪念亭”之名筹建,不仅更易得市政厅批准,更可在亭角装饰螭龙,此乃为龙子海兽,多少暗合“以水克火”之心理。此外,中山纪念亭更暗合“八方来聚”之义,老一代汕头人常谓小公园恰如“八脚蜘蛛”,这“八脚”其实就是八条经过小公园的道路,分别是升平路东、升平路西、国平路南、国平路北、安平路、行街、老潮兴街、延寿直街。
无论是否有堪舆五行暗自助力,仅因多条街路可通到此,小公园也必然人流密集,加上小公园在修亭后也便于众人玩赏休息,自然成了商业旺地。当然,除了周边商户“因亭而兴”,以最低价负责修建小公园亭的上海装潢社也是“因亭成名”,周边商户纷纷请上海装潢社设计建造了新骑楼,特别是安平路上段骑楼也多为此社所造。在安平路艺华照相馆骑楼下方,至今还保留着“1935设计装潢 上海装潢社”的字样,或许也是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影响力的另一注脚。
如今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几经风波仍在,但纵横商海的富贾早已离去。小公园变成汕头开埠百年文化缩影,到此驻足,每思及前人旧事,仍然让人深思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