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健康 > 痰生百病 百病兼痰

痰生百病 百病兼痰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6-03-14

三、痰性流动,变化无端

痰属粘稠滑腻之物,其性流动。对此《杂病源流犀烛》中作了详尽的论述,指出:“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具有”。因此由痰而导致的痰病也就势必是多种多样,变化百端。“或贮于肺,或停之于胃,或蒙蔽心窍,或扰动肝胆,或流窜经络”,无所不至。痰性流动,变化无端,不仅说明了其病位广泛,症侯怪异,复杂多变,而且还包涵了痰邪易于激动,变化不测。临床上亦不乏其例,如悖怒伤肝,痰随风动,表现为头目晕眩,或中风痰厥,口眼斜,舌强不语,半身不遂等。

四、痰多挟瘀,痰瘀相关

痰形成之后,随气血而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痰的粘滞和嗜动性质,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由痰生瘀,或挟瘀而病。痰多挟瘀,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明确指出:“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亦云,“痰挟死血,随气攻注,流走刺痛”。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指出:“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现代医学中的淋巴结核、肿瘤、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肺心病以及精神病等,从中医角度而言,多是先有痰而后有瘀的。如肺心病,长期咳嗽、喘促、咯痰、胸闷等一派痰症,细心观察,又可见面色晦暗,唇舌青紫,或舌下静脉紫黑等瘀血兼症。因此,临床上要在治痰的同时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尤其是久病顽痰的患者,切勿忽略“痰挟瘀血”之性,合理佐用化瘀药物。

古人有“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瘀血既久,化为痰水”之说,因此,今人有“痰瘀同源”,“痰瘀相关”之妙论。我们临床上也可以看到,痰阻则血难行,血瘀则痰难化。痰滞日久,必致血瘀,瘀血内阻,久必生痰。痰瘀相关为病,涉及临床各科。为此而立的痰瘀同治法,越来越被临床所广泛施用。

五、痰生百病,百病兼痰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多由痰而生,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邪致病,变化百端,错综复杂,范围之大,病种之广,正如王隐君云:“或头风作眩,眩晕耳鸣,或口眼蠕动,眉棱耳轮瘙痒;或四肢游风肿硬,似痛非痛;或为面颊痒痛,牙床浮肿,而痛痒不一;或嗳气吞酸,嘈杂呕哕;或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色似煤矣,形如被絮、桃胶、蚬肉之类;或心下如停冰雪,心头冷痛时作;或梦寐奇怪鬼魅之状;或足腕软,腰背卒痛;或四肢骨节项痛,并无常所,乃至手臂麻木,状若挫闪;或脊中有掌大一块,如冰之寒痛者;或浑身习习如虫行者;或眼涩痒,口糜舌烂,甚为喉闭等症;又或似绕项结核似疠非疠;或胸腹间有二气交纽噎塞烦闷,有如烟气上冲,头面烘热;或失志癫狂,中风瘫痪;或为劳瘵,风痹脚气之候;或呕冷涎绿水,黑水,甚为肺痈,肠毒变脓,挛跛,其为内外痰病百端,皆痰之所致也”。痰生百病,既包含了上述致病性质,还说明了痰邪致病,易合它邪为患,临床上常见的风痰、寒痰、湿痰、燥痰、热痰、火痰、气痰、食痰、酒痰等,除了病邪本身致生痰病外,还有邪痰合而致病。

任何疾病,在发病的不同阶段,除了疾病本身影响脏腑而生痰邪外,还可触动宿痰,兼杂致病,临床辨证当中,常有“风寒挟痰感冒”、“风湿挟痰”、“气虚挟痰”、“阴虚挟痰”、“阳虚挟痰”、“血虚挟痰”等。我们在临床上也常常遇到久治不愈,或收效甚微的病例,而在其原来治疗的基础上,佐以化痰药物,而获卓效,此即百病兼痰之故也。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