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始建于北宋、中兴于明清,历史上规模宏大、殿宇辉煌,四众云集,香火鼎盛。濮阳大觉寺,是濮阳唯一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二十二年(即公元1594年)扩建。兴盛时期,常住僧侣达数百人;当时,寺院占地面积达8亩,进庙门是天王殿与弥勒殿,称为前殿,两侧是钟鼓楼,中殿为大雄宝殿,殿内有高丈佘三尊古佛和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塑像;后殿即三圣殿。大众和合而住,念佛禅修,经声不断。每至佛菩萨节日,到寺里参加佛事、烧香许愿的达官贵人、农工商贾、善男信女们常有千人之多,是当时黄河下游豫北平原最大的寺庙。
光阴流失,沧桑几变,昔日名刹,几乎淹没;
但是到了清末民初时候,由于军阀混战,国难民灾与兵祸不断,也终于殃及佛陀,使这座千年古刹一次次遭受到破坏。作为一座古刹,濮阳大觉寺所遭受的最严重的破坏有两次,第一次是民国时候(1927年),大觉寺的僧人被迫还俗,佛像被搬倒,寺院随后被改作学校。解放后,寺内仅剩三间后殿。第二次是在1958年,连仅存的一座大殿也被拆除了,砖瓦、石碑、石料竟然是被用作“建桥”。
改革开放后,国家宗教政策的真正得以贯彻落实,给佛教的复兴带来了生机,占据大觉寺的学校搬迁他处,但是直到1997年,人民政府才依法正式批准濮阳大觉寺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濮阳历史上原本属于山东,解放后被划分到河南,如今的濮阳,由于主要依托油田发展,而油田人又来自四面八方,所以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濮阳人”的“成分构成”要复杂一些,但无论濮阳还是濮阳人,也无论从经济、文化还是社会未来发展层面,当地都需要有这样一座寺庙,以秉承自然风物史和人文社会命脉。因为,“儒道释”是国学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命理和精髓,少了其中哪一方面都等于是残缺了一条“龙脉”。因此,如果说濮阳经济要振兴,没有了“原油”就很难想象,那么相比之下,一旦断了这条文化上的“龙根”,濮阳的整个社会发展大概都会难以想象。其实,落笔写这样一篇博文,真的很想从佛教层面深入阐述进去,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从佛学义理上契入开来,因为无论对“濮阳”还是对“濮阳人”,谈这些真的还为时尚早。
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根植于大觉寺这片土地上的菩提大树又发芽开花,在油田居士林居荣等人的带领下,经多方筹集善款,重修了三间后殿,并建起了东西厢房。九七年大觉寺经政府批准开放,成为纯正的佛教修学活动场所。自此,淹没多年的名胜古刹又重放光芒。在四众弟子的诚请下,年近七旬的印武法师入住寺庙住持法务。老和尚在白马寺海法方丈座下剃度出家,是一个踏实修学的老行者。五年来,他心坚行苦,为法忘躯,全身心投入到佛法的弘扬与寺庙的基本建设当中。他举办法务,建寺铺路,二六时中,念佛不断;几年来仰德皈依者达千人之多。大觉寺能有今日之昌隆,点点滴滴都溶入了老和尚的慈悲心血。
目前,寺庙占地面二十五亩,现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念佛堂、闭关房、斋堂、寮房等,寺庙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他建设正在完善当中。
躬逢盛世,佛光普照,人天同襄善举,开张正法鸿运。如今大觉寺这颗璀灿的明星在印武老和尚的导领下,正在宇宙法界冉冉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