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驴行天下 文章列表
虎跳峡综述: 虎跳峡距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60公里,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8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公里,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迪庆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
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较开明,不闭关自守,积肥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从内地引进文、医、教育、建筑、开矿、工艺制作等方面的人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代表的大研镇,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位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中部,是一个以纳西族居民为主的古老城镇。它以其古朴的艺术风格和科学的布局艺术闻名于世。 大研镇是一座古城,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指云寺位于丽江古城西18公里拉市秣度山中,三面环山,峰峦迤俪凝翠,一面东向敞开,潋潋碧透的高原湖泊“拉市海”,槽船游弋,水鸟舒翅,波光闪烁,清气袭人。东北天际玉龙雪山半遮半现,晶莹剔透。 寺始建于清
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失传了的音乐",是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的。 《白沙细乐》纳西语叫"伯石细里",又叫"别时谢礼"。相传为"元人遗音",说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
老君山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之一,是云岭主脉在丽江、剑川、兰坪、维西等县区内的总称。老君山连绵盘亘数百里,层层叠叠,时起时伏,主峰海拔4240米,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因传说太上老君
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为一座古老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较为繁荣为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因“束河八景”而著名,它们是“烟柳平桥、夜市萤火、断碑敲音、西山红叶、鱼水亲人、龙门望月、雪山倒映、石莲夜读”。 在“九鼎
丽江处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527公里。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
对纳西人而言,北岳庙是最重要的一个庙,供奉的是纳西族最大的保护神--三朵神。它始建于唐代,是丽江最早的庙宇,大的扩建和重修至少有九次。该庙又名"三朵阁",意为三朵之家。 把庙建在这里是有理由的,古时
这是一个南北长的椭圆形湖泊,也是云南风光秀美的八大高原湖泊之一,同时还是世界上三个生长螺旋藻的湖泊之一(其他两个是墨西哥的可可湖和非洲的乍得湖)。 公路沿湖东岸而过,良峨丫口路段,是观赏程海全景的最
小凉山彝族是从四川大凉山迁徙而来的,现在为了区别于四川大凉山彝族,宁蒗彝族一般被称为小凉山彝族。大约在15世纪初,因为大凉山彝族内部的部族纷争,一支彝族就迁到了宁蒗定居,发展成为现在的小凉山彝族。
玉湖是明代以前由木氏家族组织人挖的一个人工湖。木氏在湖畔筑避暑夏宫、玉龙书院、建养鹿场。玉湖村最早的居民即是为纳西王护宫养鹿的人。因此又叫“窜阔罗”。纳西民歌中也常提到玉湖和雪山鹿场。 玉湖中,雪水
文峰寺坐落于丽江县城南去十二公里的文笔山腹地。古树名木参天蔽日,无数山泉从岩隙间涌涌而出,流汇成溪流,数里之外即闻潺潺之声。红墙、画宇、霜钟、啼鸟有色有声,相映成韵。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番僧葛
玉峰寺营建于城北十五公里的玉龙山南麓,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61),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五大喇嘛寺之一。凭栏远眺,玉龙雪山尽收眼帘。 寺北侧有两座四合小院,下院有一株"十里香",学名云南含笑,雪白
从永胜县城沿东北向公路驶3公里,穿过一个密密的村寨后,就进入葱茏幽的灵源箐,箐内的灵源寺因有一真人般大的古石刻观音像而饮誉近数百年。 寺区上下,古木参天,清秀迷人。主体建筑有正殿观音阁,殿右真武阁,
石鼓镇 在长江第一湾旁的山冈上,有一小镇名为石鼓镇,因镇上有一面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碑直径15米,厚0.7米,有碑亭保护。是目前丽江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相传三国时候诸葛亮在石鼓附近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有人口28万,云南省丽江县为其王要聚居区,它因保留了古老独特的东巴文化而闻名于世。 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位于丽江著名风景名胜区
丽江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位于城北象山脚下,从古城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潭水从石缝间涌涌喷出,万斛清泉汇成四万平方米潭面。四周山清水秀,柳
玉水寨风景区,是以纳西民族文化为核心,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风景名胜,如今已成为丽江主要旅游景区。 玉水寨是纳西族中部地区的东巴圣地,是丽江古城的溯源。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将玉水寨指定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
泸沽湖--神奇的东方女儿国 距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城72公里的泸沽湖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的万山丛中。在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之间,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那独特的"阿夏"
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她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为5.68平方公里。沿湖地带绿荫环抱,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有统一中国的伟业,亦有焚书坑儒的罪行,关于这位皇帝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他思想敏锐,行为果觉,好大喜功,精于权术,同时又残忍暴戾,冷酷无情,刚愎
张家界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澧水之源,武陵山的腹地,云贵高原隆起区与洞庭湖沉降区之间,既受隆起的影响,又受沉降的牵制,加上地表水切割强烈和岩溶地貌极其发育,形成了当今这种高低悬殊、奇峰林立、万石峥嵘、溪谷
武夷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
秦皇岛新澳海底世界坐落在历史名城山海关与旅游胜地北戴河之间。东距山海关10公里,西临北戴河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新澳海底世界生物科普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合资兴建的,以展示海洋生
水上公园是石家庄市民心河沿岸22个公园之一,也是民心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水域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湖岸四周栽满垂柳,河水清澈,景色秀美;公园设计独特,寓知识于休闲之中,寓文化于娱乐之中,其园
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的西部。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折平坦的沙质海滩,沙软潮平,背靠树木葱郁的联峰山,自然环境优美。北戴河海滨避暑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 3华
天津海滨浴场位于塘沽区高沙岭海滩。占地面积近66.67公顷,围海面积18万平方米。海滨浴场建有我国海滨最大的水滑梯,高15米,并有温泉别墅、沙滩足球场、排球场等,备有完善的游乐和生活服务设施。 距天
盘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犹如十里锦屏,巍然屹立于京东,津北,距蓟县城西北十二公里处。是当今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 盘山景色以“五峰八石”
鼓楼是旧时天津"三宗宝"之一,位于天津老城中心,紧邻闻名遐迩的广东会馆,周围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已完成主体修复工程的鼓楼时常举办各种展览,如本
“五大道”地区是天津名居名宅最为集中的地区,游览“五大道”,看看天津的“小洋楼”,实际上是漫步在建筑艺术长廊上的一次趣味旅行。这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因小洋楼多、保存完整、建筑风格多样以及体现出
在天津,想大致领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的朋友,最佳去处莫过于古文化街了。古文化街由宫南宫北大街和宫前广场三部分组成,全长580米,街宽7米,天后宫位于全街中心。全部建筑为砖木结构,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
天坛是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坛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无论从架构、力学还是美学角
日坛又名朝日坛,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明嘉靖九年(1530年)圈建。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四周有谴墙(短围
月坛公园地处北京市西城区,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园内古建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 园内种植了大量松柏树木,修缮了古建筑;钟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占地面积3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场所。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官、神库等古建筑。
中华世纪坛,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千年、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座落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之间,北倚风景秀丽的玉渊潭公园,南与西客站相望,占地4.5公顷,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中华世纪坛南
北海公园:北京旅游局评定的AAAA级景点 北海公园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
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八达岭这名,最早见于金代诗
首页 上一页 [ 第13页/共17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