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延寿《梦赋》说,他在梦中“悉睹鬼神之变,怪则蛇头而四角,鱼首而鸟身,三足而六眼,龙形而似人”,这些奇怪形象在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谁也没有见过,但是人们的梦中却会出现这样一些怪诞虚幻的形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汉代哲学家王充在对梦的精神心理原因分析时认为:晚上做梦不是鬼神作怪,而是由白天的心理活动转化而来的。由于人们在醒觉时经常思念着某种东西,充满着某种想象或希望,睡眠时就会梦见思念着的东西,或想象中的事情,王充将这些概括为“精念存想”致梦。
王充在《论衡·订鬼篇》云:“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按其身哭矣。”
我们从他所举的梦例可以知道,所谓精念存想,包括了喜怒哀乐、忧悲惊恐等各种情绪因素。念为思念,精为专注,精念即思念很精、很深、很专,深深地思念着。存想,一方面是指老在想着某种东西、某种情况,或某种情绪老在困扰着自己;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种想法、想象,某种情绪感受被存入记忆的意思。
我们能体验到,梦有时和当天或最近的情绪变化有关,而有时却和很久以前的情绪变化有关,这毫无疑问是由于以往的情绪变化被存人记忆的缘故。情绪变化引起发梦,可以由正常的情绪变化引起,也可以由过度的情绪变化引起。过度的情绪变化比正常的情绪变化往往更容易引起发梦。所以陈士元在论述“情溢”之梦时说:“过喜则梦开,过怒则梦闭,过恐则梦匿,过忧则梦嗔,过哀则梦救,过忿则梦詈,过惊则梦狂。此情溢之梦,其类可推也。”所谓“情溢”就是过度的情绪变化。陈士元将梦分为气盛、气虚、体滞、情溢等几类,并将因情绪变化而引发的梦取名叫“情溢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