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驴行天下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1-05-13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第16窟,窟形椭园,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周壁雕有千佛与佛龛。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倚于须弥座上,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东西两壁有佛龛,东边是座像,西边是座像。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主像身材比例大大超过凡人,身高看起来达到8个半头的长度(正常人的比例是7个头),肩部宽阔浑厚,因而显得特别高大。而大佛身边的菩萨像,却又比较短小,为了衬托出主像的高大。为了迫使膜拜佛像的人产生高不可攀的强烈感觉,古代艺人把洞窟前壁与巨像的距离设计得很短,洞顶又做成下宽上狭的“草庐顶”,顶礼膜拜的人门只有极度昂头才能瞻仰到,这样,本来就硕大的佛像就更加显得顶天立地了。第20窟为露天造像,拜天灾人祸之赐,因战火和风蚀使洞前壁坍塌,里面的佛像才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面部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形成稳固的三角形,造型雄伟,雕饰精美,气势浑厚,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 2010-2030 ThinkH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吉ICP备13004070号-11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28号